[歷史]大吃貨蘇東坡貶到哪吃到哪的吃貨人生
蘇東坡一生在仕途上並不如意,不是在貶官,就是在貶官的路上,但大吃貨蘇東坡即使被貶到化外之地,也是要大啖美食,還到處發明新菜餚,然後吃了美食後還要寫詩傳回去,根本是故意要氣死自己政敵……
公元1080年,蘇東坡因為「烏台詩案」一事被貶黃州。由於宋代的豬肉被視為是窮人才吃的「賤食」,因此當官的其實都不屑吃豬肉。
但我們的大吃貨蘇東坡可不是一般的官,在他的研究下,他發現用「慢著火,少著水」煮出來的豬肉特別好吃,這就是造福我們後世無數吃貨的「東坡肉」。
他甚至寫了一首《豬肉頌》,把「菜譜」也寫進去了: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他在黃州發明的菜餚還不止東坡肉一樣,還有一道素菜羹叫東坡羹,也是蘇東坡的發明。他也自豪地把菜譜寫入《東坡羹頌(並引)》裡:
「東坡羹,蓋東坡居士所煮菜羹也。不用魚肉五味,有自然之甘。其法以菘若蔓菁、若蘆菔、若薺,皆揉洗數過,去辛苦汁。先以生油少許塗釜緣及瓷碗,下菜湯中。人生米為糝,及少生薑,以油碗覆之,不得觸,觸則生油氣,至熟不除。其上置甑,炊飯如常法,既不可遽覆,須生菜氣出盡乃覆之。羹每沸湧。遇油輒下,又為碗所壓,故終不得上。不爾,羹上薄飯,則氣不得達而飯不熟矣。飯熟羹亦爛可食。若無菜,用瓜、茄,皆切破,不揉洗,入罨,熟赤豆與粳米半為糝。余如煮菜法。應純道人將適廬山,求其法以遺山中好事者。以頌問之:
甘甘嘗從極處回,鹹酸未必是鹽梅。問師此個天真味,根上來麼塵上來?」
公元1093年,變法派章惇上台為相,結果蘇東坡再次因為「烏台詩案」被貶惠州。雖然惠州當時只是一個彈丸之地,但蘇東坡還是心心念念美食。當時市集有賣羊肉,但他一打聽發現原來一天只有一頭羊賣,那他被貶的身份肯定搶不過其他人,怎麼辦?
蘇東坡便要來沒有人想買的羊脊骨,於是火烤羊脊骨的吃法就此誕生,因羊脊骨外形酷似蝎子,故稱之為羊蝎子。
他好自豪啊,還把這種吃法告訴自己弟弟(《與子由弟》):
「惠州市井寥落,然猶日殺一羊,不敢與仕者爭買,時囑屠者買其脊骨耳。骨間亦有微肉,熟煮熱漉出,〈(不乘熱出,則抱水不幹。)〉漬酒中,點薄鹽炙微ㄡ食之。終日抉剔,得銖兩於肯綮之間,意甚喜之。如食蟹螯,率數日輒一食,甚覺有補。子由三年食堂庖,所食芻豢,沒齒而不得骨,豈復知此味乎?戲書此紙遺之,雖戲語,實可施用也。然此說行,則眾狗不悅矣。」
狗都覺得竟然連一點肉和骨髓都沒留給我們實在太過份了!
當然惠州還有一個叫蘇東坡超開心的名產——荔枝,真的是太滿足大吃貨的胃口了,當然免不了也寫了詩,就是著名的《惠州一絕》: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雖然最後兩句一直有人推測作者的心境什麼的,我倒覺得沒什麼心境,他就大吃貨,可以天天吃荔枝好爽好開心好讚而已啊……
但可能蘇東坡過得太爽,章惇就不爽了,於是公元1097年,已經62歲的蘇東坡再次被貶,這次更遠了,被貶到海南島去了,當時海南島就是古人眼中的蠻荒之地。
但蘇東坡還是過著自己滋潤的吃貨人生。他在《菜羹賦》裡說「煮蔓菁、蘆菔、苦薺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醬,而有自然之味。」
在《食蠔》裡說:「己卯冬至前二日,海蠻獻蠔,剖之,得數升,肉與漿入水,與酒並煮,食之甚美,未始有也。又取其大者,炙熟,正爾啖嚼,又益□煮者。海國食□蟹□螺八足魚,豈有獻□。每戒過子慎勿說,恐北方君子聞之,爭欲為東坡所為,求謫海南,分我此美也。」(□為缺字)
還吩咐自己兒子千萬不要告訴別人,不然等等大家都跑來吃生蚝,我不夠吃了怎麼辦啊……果然是大吃貨啊!
但最終蘇東坡還是沒有等來大展宏圖的一天,在宋徽宗上台後,他被赦免,卻在回京的途中生病去世。縱觀其一生,雖然過得顛沛流離,但他卻能夠自娛娛人,甚至拿自己大開玩笑,被妾室朝雲說自己滿肚子不合時宜依舊哈哈大笑。
在面對困境的時候,也許我們才應該效仿這種「不合時宜」的人生,越是困苦,越應該苦中作樂。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字有價值,你可以通過抖內給予我鼓勵:
TnG:012-9241210
Maybank:112455278431
你也可以參與討論或將文章分享出去。
你也可以「點贊」我的臉書頁面,這樣一來就不會錯過我的文章了。
你的支持會成為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感謝。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