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三月, 2022的博文

[性別]證明陰道冠是項進步行為

台灣民進黨立委林淑芬今天上午與台灣女人連線共同舉行「打破處女膜假象,正名一起來」記者會,呼籲台灣衛福部研議以中性名稱取代「處女膜」與「惡露」等名詞。林淑芬在記者會說,社會強調年輕時的「處女價值」,但年老後「老處女」卻變成一種嘲笑,因此應該從名稱開始改變,不要繼續強化父權社會下的「處女情結」。 她也舉例,瑞典瑞典性教育協會2015年推動把「處女膜」正名為「陰道冠」,因為「處女膜」並非一片「膜」,該名詞會造成錯誤認知。 這說法是正確的,陰道冠是一層位於陰道口的環狀黏膜組織,包圍或部分覆蓋陰道口。雖然一直以來的錯誤迷思會認為沒有性經驗的女性初次進行性行為時才會「弄破」陰道冠,但其實這也是因人而異的。若陰道冠的彈性足夠,即便是初次性交,只要有做好前戲的部分,確保足夠潤滑,就不會產生撕裂的問題。 另外,陰道冠也有可能因為運動、受傷、體檢甚至自慰而撕裂,所以陰道冠本來就無法準確是用來確定一個女性是否有性經驗。 更重要的是,輿論一邊讚頌性經驗豐富的男性,一邊貶低有性經驗的女性,這本身就是性別歧視的一種。在21世紀的當下,連同性性行為都逐漸被社會接受的時代,我們卻還對女性的性經驗各種評頭論足? 實際上在記者會後,台灣PTT版就可以看到各種奇葩的留言。有人說那陰莖是否應該被正名為陽具,有人說包皮也壓迫男性因此要更改,甚至有人質疑為何女性「不端正品德」就好。我真心希望他並不是指女性應該「守貞」,不然我真的會很懷疑PTT版的男性們到底是從哪個時代穿越過來的。 但這一些「中國應該來解放女拳」、「婦女部又醒了嗎」的言論,也讓我們看到正名的意義何在。正是因為社會對女性性經驗有太多的污名化,才需要將「處女膜」正名為「陰道冠」。當然這也只是第一步,卻已經比許多亞洲國家(包括馬來西亞)依舊充滿各種「陰道冠」的迷思要進步許多。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字有價值,你可以通過抖內給予我鼓勵: TnG:012-9241210 Maybank:112455278431 Paypal: https://www.buymeacoffee.com/yulin 你也可以參與討論或將文章分享出去。 你也可以「點贊」我的 臉書頁面 ,這樣一來就不會錯過我的文章了。 你的支持會成為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感謝。

[性別]被消失了的Jada Pinkett Smith

Will Smith針對自己的暴力行為公開道歉,這是一個值得稱讚的點,我個人希望Chris Rock也可以公開道歉,但以此人一直以來到處得罪人的性格,大概不太可能看到。 至於Will Smith暴力行為不可取的論述,我老闆和我老闆的妹妹都寫了很多,也寫得很好,我就不贅言,大家可以自行去閱讀: https://www.facebook.com/iamlimwooitee/posts/10159640669115482 https://www.facebook.com/Eveweijia.lim/posts/10161516183048368 https://www.facebook.com/Eveweijia.lim/posts/10161516211678368 https://www.facebook.com/iamlimwooitee/posts/10159640853190482 https://www.facebook.com/iamlimwooitee/posts/10159640972945482 https://www.facebook.com/iamlimwooitee/posts/10159641467900482 https://www.facebook.com/Eveweijia.lim/posts/10161518008778368 我比較好奇的是,在這場糾紛中,有一個重要人物被無視了,她就是被Chris Rock當面冒犯的Jada Pinkett Smith。從事件開始,到Will Smith出來道歉,我完全沒有看到任何Jada Pinkett Smith的聲明,沒有人知道她對Chris Rock的冒犯有什麼想法,也不像有人在乎。 我在推特上就看到有人提出,「如果今天上台打人的是Jada Pinkett Smith的話,那風向會如何呢?」這真的是一個很好的問題,我個人猜測大概華文圈子的整個風向會顛倒過來,「她是個開不起玩笑的瘋婆子」、「就一個笑話而已,至於嗎」、「美式幽默就是這樣的啦,不爽不要聽」。 在一個父權意識越強烈的社會裡,女性受害者是必須要符合一個完美的框架,那這個女性受害者才能夠得到大家的同情。如果你被強姦,那你平時一定要舉止端莊、長相清秀,最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那種,被強姦的地點時間也必須符合天時地利人和,那輿論才會同情你。不

[書評]《想得美!:不符合期待,也很好》

讀完林韋佳的《想得美》。 跟林韋佳認識也不算太久,是在我加入書店行業後,才通過她的哥哥——林韋地認識她(雖然這兩兄妹的關係真的不太好說lol),後來有邀請她開了兩場講座,也開始閱讀她的文章,發現她跟韋地一樣,是一名有著自己獨特思維的人。 《想得美》這本書在台灣的副標題是「不符合期待,也很好」,這就是貫穿本書的主題,也符合韋佳一路走來的人生。出生於醫生世家,卻毅然放棄從醫這條路,去美國就讀數學經濟系。畢業後於國際諮詢事務所擔任金融管理顧問,看似一條康莊大道,也是許多人欣羨的人生,但她也毅然放棄,在獲得升職的機會之時,離開金融業,之後更是創辦了自己的事業Ninth Gallery。 書中也有提及這段經歷,閱讀之時都可以感受到她當時的迷茫,但在我認識韋佳的時候,已經不再從韋佳身上感受到這股迷茫,反而充滿自信,無論是談論自己的想法、還是談論自己的作品時。 也許這個社會就是賦予我們每個人太多的期待了,男性需要有房有車、家庭事業美滿、子女雙全,女性受到的期待就更多了,要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生不出兒子也是女性的問題,丈夫出軌也要女性負責,等等等等。這些所謂的期待,跟詛咒其實也沒有什麼兩樣。我們不斷地去迎合這些期(詛)待(咒),卻抹殺了我們自己的想法,最後連自己想要什麼人生都搞不清楚。 幸運的是,還有韋佳這樣的人來打救大家(笑)。她用自己的經歷、自己的人生,來告訴大家,就算不符合期待,也沒關係的!只要這是你真心想要的人生,那這個人生於你而言就是最有價值的人生!不要再為了迎合社會無理的期待,讓自己過著痛苦的生活。 不符合期待,也很好!希望大家都可以選擇自己真心想要的人生,共勉之。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字有價值,你可以通過抖內給予我鼓勵: TnG:012-9241210 Maybank:112455278431 Paypal: https://www.buymeacoffee.com/yulin 你也可以參與討論或將文章分享出去。 你也可以「點贊」我的 臉書頁面 ,這樣一來就不會錯過我的文章了。 你的支持會成為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感謝。

[性別]對女性更為嚴格的道德標準

想必大家應該都有聽過瑪麗·居里這一位人物的名字,她原名為瑪麗亞·薩洛美婭·斯克沃多夫斯卡,後來嫁給皮埃爾·居里,便成為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她是波蘭裔法國籍物理學家、化學家,也是放射性研究的先驅者。她是首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也是唯一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女性,亦是目前唯一獲得兩種不同科學諾貝爾獎的女性。 但諷刺的事情在於,雖然瑪麗的研究想法都是自己的,她丈夫皮埃爾才是她的助手,但在1903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一開始連瑪麗·居里的名字都沒有,是因為皮埃爾的堅持,加上瑞典皇家科學院委員會裡有位倡導女性科學家權利的委員——瑞典數學家哥斯塔·米塔-列夫勒向上申訴,瑪麗才獲得了提名。 不過瑪麗的苦難並沒有就此結束,1906年,皮埃爾在大雨橫穿街道的時候,被一輛馬車撞倒,當場去世。瑪麗悲痛萬分,但日子還是需要繼續過下去,她還有兩個女兒要照顧。 之後她認識了保羅·朗之萬,保羅是法國物理學家,主要貢獻有朗之萬動力學及朗之萬方程,比瑪麗小5歲,也曾經是皮埃爾的學生。在皮埃爾去世後,保羅成為了瑪麗的好朋友,多番照顧瑪麗。在不斷接觸的情況下,兩人的友情逐漸轉變成愛情,1910年起,保羅和瑪麗兩人開始同居。 可是有一個嚴重的問題,保羅·朗之萬是有婦之夫,他已經跟一個小雜貨店老闆的女兒珍妮成為夫妻。雖然保羅的確有跟瑪麗長相廝守的想法,也因此他努力想要跟珍妮離婚,但最終離婚失敗。更糟糕的是,珍妮拿到了瑪麗寫給他的情信,更將這些信件交給法國的媒體。 當時的法國公眾普遍帶有排外態度,也因此波蘭裔的瑪麗常被媒體抹黑攻擊,雖然瑪麗是以法國國籍的身份獲得諾貝爾獎,但依舊被右翼媒體渲染為是外國人和無神論者。(瑪麗的女兒後來曾經這麼評論:「當提名她獲得法國榮譽時,法國媒體把她描繪成卑微的外國人,但當她獲得諾貝爾獎等國際榮譽時,卻又視她為法國的英雄。」)在和保羅同居的事情被揭穿後,瑪麗立刻被小報描寫成一個破壞別人家庭的外國猶太人,更是連篇累牘地報導瑪麗和保羅的「神秘戀情」,甚至有媒體不負責任地揣摩兩人是否在皮埃爾還在世時就已經有了「姦情」。 在排外態度+媒體不負責任的煽動下,開始有法國人襲擊她的住宅,用石頭破壞她的窗戶,包括一批法國科學家也聯名寫信讓瑪麗離開法國。 但保羅·朗之萬身上發生什麼事情呢? 他和瑪麗分開一段時間後,便回到了妻子身邊,但他的妻子被迫允許他公開擁有一個女祕書做情人。 我無意為瑪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