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元節的由來


今天是七月十五中元節,對華人而言是一個比較特別的節日,因為是跟陰曹地府和鬼魂有關。

最初跟七月十五有關的節慶,就是農民在夏末秋初祭祀田神或土地神以求豐收的習俗,畢竟七月十五時值初秋,正是農民辛苦一年後快要看到收成的時期,所以更為迫切需要祈求神明的保佑。《史記》裡便有相關的記載:「者臣從東方來,見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而祝曰:甌窶滿篝汙邪滿車五穀蕃熟,穰滿家令之齋田頭殆即佔禳田之佁歟。」可見當時的農民以豬蹄和酒來祭祀田神,祈求豐收。

而道教的中元節又有所不同,道教全年的盛會共有三次,即正月十五的「上元」、七月十五的「中元」,和十月十五日的「下元」,三個節日分別祭祀三官大帝天官、地官和水官,這三尊神明掌管三界的一切行政事宜,神格極高,僅次於玉皇大帝。而道教比較流行的說法指地官大帝是舜,由於奉親至孝,因此中元節祭祀地官大帝時,也同時是孝祭祖先的日子,並祈求地官大帝赦免祖先所犯下的一切罪行,繼而普渡一切遊魂野鬼,稱「中元普渡」。普度原意是超度四方孤魂野鬼,在中元節這天,以宮觀寺廟為中心來舉行法會,在祭祀亡魂的時候也不斷誦經,好普渡亡魂。

在佛教傳入中國後,也帶入了盂蘭盆節的概念。由於印度雨季時下雨頻繁,因此四處雲遊的出家人在雨季時不方便出遊,就會找尋一處住所安定下來精進修行,這種讓出家人度過雨季的制度,稱為結夏安居。在經過三個月的修行精進後,於七月十四這天(也有說七月十五),僧侶們會集合,並對彼此提出意見和看法,好作出自我改善。之後僧侶也會向佛陀報告自己的修行結果。

至於在七月十四日(或七月十五日)使用盂蘭盆供養佛、法、僧三宝,並藉此濟度六道苦难眾生的儀式,則是跟一則傳說有關。根據《盂蘭盆經》的記載,釋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的目犍連,以「神通第一」著稱。他曾經以自己的神通力觀照後發現,自己的亡母因為生前的種種罪過,墮落至餓鬼道接受懲罰。目犍連嘗試用自己的神通將美食佳餚送到母親面前,但食物進口立刻燃燒成火炭。目犍連非常痛苦,於是請求佛陀告知解救母親的方法。佛陀說目犍連的母親罪業深重,一人之力無法超渡,因此必須在結夏安居的最後一天,準備種種上妙飲食和臥具,並置入盆中,供養集合起來修行的十方僧侶,集結僧眾們共修的力量來為現世父母及七世父母親屬做法事。目犍連依照佛陀的指示做了後,其母親終於得到解脫。

而在中國南方某些地區(如閩南),則是傳說整個農曆七月都是「鬼節」,七月初一時鬼門大開,所有亡魂都會從陰間前來陽間接受供養,有後人祭祀的鬼魂會回到家裡接受香火供養,但無主孤魂就會到處遊蕩,一不小心觸犯到這些鬼魂就會遭受災難。因此七月十五就需要普渡拜拜,供奉食物及佈施衣物,希望這些幽魂野鬼可以得到安撫,進而保佑家宅平安。七月廿九或七月三十則是鬼門關的日子,這些亡魂又要回到陰間去。

而現代的中元節已經將佛家的盂蘭盆節、道家的中原節、民間信仰,甚至儒家的祭祖觀念也一併融合在一起,成為祭祀祖先,進而普渡/超渡遊魂野鬼的節日。通常是定於七月十五日,但某些地區則是定於七月十四日。不少人會在這一天以牲禮、燒酒、糕點、糖果、水果或者雞、豬等祭品舉辦祭祀活動,供養亡魂。由於祖先也會在這段時間回家探望子孫,因此也需要祭祖,等送祖先回去時則燒紙錢衣物,供祖先在地府使用。某些地區(如江西、湖南等地)視其為比清明節或重陽節更重要的祭祖日,會在這一天去掃墓。

而今年的中元節就坐落在昨天8月11日和今天8月12日,各位已經祭祖和供養亡魂了嗎?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字有價值,你可以通過抖內給予我鼓勵:
TnG:012-9241210
Maybank:112455278431

你也可以參與討論或將文章分享出去。

你也可以「點贊」我的臉書頁面,這樣一來就不會錯過我的文章了。

你的支持會成為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感謝。

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