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探討新加坡執政黨未來方向的《威權政治之困境》


《威權政治之困境》是PAP vs PAP: The Party’s Struggle to Adapt to a Changing Singapore的中文版本,作者是施仁喬(Cherian George)和劉浩典(Donald Low),譯者則是季風帶主編鄺健銘。

施仁喬曾經是新加坡《海峽時報》(The Straits Times)記者,也曾經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的新聞媒體系任教,現已經移居香港,在香港浸會大學擔任傳理學院副院長(研究及拓展)。另一位作者劉浩典曾是政府高階公務人員,也曾在新加坡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擔任副院長,現在也同樣已經移居香港,在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學部擔任高級講師及實踐教授與新興市場研究所所長。

所以這兩位作者都曾經可以在非常近的位置觀察新加坡的政治結構,而之後也一樣遠離政治結構,到另一個常常被拿來跟新加坡相提並論的地域教學。這種距離上的變化,好處自然是可以從更抽離的位置來仔細觀察自己的故土,但壞處也非常明顯,在愈加右傾的世界裡,「離開」本身就是一個罪名,兩位作者的議論是否能夠被新加坡社會乃至於人民行動黨接受,恐怕還是個未知數。

這本評論集的英文原版出版於2020年9月,恰好是在2020年7月新加坡大選結束後。而在這場大選,雖然人民行動黨依舊獲勝,獲得國會總共93個議席中的83席,但其整體得票率為61.24%,這對人民行動黨而言並非佳績。相較之下,新加坡在野黨工人黨取得有史以來最好的成績,繼2011年後,再度成功於一個集選區獲勝,國會席位也增加至10個。

從大選的結果也不難看出,自李光耀去世、新加坡進入後李光耀時代後,人民行動黨的威權不若以往強盛。也因此有人認為現在正是改革新加坡政治的最好時機。

但這本評論集的兩位作者卻有略顯不同的看法,對兩位作者而言,雖然人民行動黨的威權的確有所下滑,但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人民行動黨依舊不太可能被在野黨取代,倉促之下的「改朝換代」不一定就是新加坡人民之福。即便是人民行動黨崩潰後的改朝換代,其效果也不一定就比在野黨歷經奮鬥然後執政來得更好。

也因此兩位作者認為,對目前新加坡人民而言,最好的改革方式,反而是人民行動黨自行在政黨之內的改革。他們也認為這是對人民行動黨而言最好的結果,可以達成和人民之間的雙贏局面。

在書中有提到一個重要的概念——政府的「認受性」,即政權被人民認同的程度,而一旦政權不被人民認同,政府的權威和支持率就會下降。而人民行動黨政府的認受性則來源自過去管理國家的顯赫功績,新加坡的國家成就正是人民行動黨的權威和支持率的來源。

但隨著新加坡貧富差距的問題日趨嚴重,原本高效的官僚體系也逐漸變成「離地」、「不解民間疾苦」的象徵,再加上移民的問題,無一不衝擊人民行動黨的認受性。2020大選的結果,正是新加坡人民對政府認受性的反思,所造成的結果。

雖說如此,但兩位作者卻認為,即便對人民行動黨的支持有所下滑,但其過去的功勳卻依舊會保證人民行動黨的執政。作者之一劉浩典便提醒,人民行動黨的問題不在缺乏人民的支持,而是由於執政太久導致的高高在上、不思變通的性格。但反過來,當下的集權也給予人民行動黨進行改革的自由。只要人民行動黨願意,改革就可以迅速進行。

但我覺得問題根源也在於此,即便兩位作者基於人民行動黨的利益而提出改革的方式,但人民行動黨真的會願意進行改革嗎?在這種情況下,相信人民行動黨會因此自我改革,在我來看,未免也過於樂觀。關鍵依舊是新加坡公民社會以及在野黨的步步緊逼,唯有讓人民行動黨處於不得不改革的境地,才能夠讓他們有改革的動機。

只是真到了那個時候,恐怕就來不及了。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字有價值,你可以通過抖內給予我鼓勵:
TnG:012-9241210
Maybank:112455278431

你也可以參與討論或將文章分享出去。

你也可以「點贊」我的臉書頁面,這樣一來就不會錯過我的文章了。

你的支持會成為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感謝。

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