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探討女性被噤聲的歷史——《女力告白:最危險的力量與被噤聲的歷史》


讀完《女力告白:最危險的力量與被噤聲的歷史》。

作者是維尼弗雷德·瑪莉‧畢爾德女爵士,是英國古典學家,也是劍橋大學教授,以對古羅馬歷史的研究成名,被譽為英國最著名的古典學者。她在2008年獲得Wolfson History Prize,2013年被任命為皇家藝術學院古典文學教授,2018年受封為女爵士。著作包括《SPQR:羅馬史》、《遇見文明.人們如何觀看?:世界藝術史中的人與神》、《女力告白:最危險的力量與被噤聲的歷史》等等。

據作者自己在書中所述,《女力告白》所收錄的兩篇內容原先都是演講稿,第一篇演講發表於2014年,第二篇則發表於2017年。而兩篇演講稿都在探討女性的聲音長期以來被限制在公共範圍之外的情況,書籍短小精悍,我個人短短不到兩個小時時間便閱讀完畢,適合想要對女性議題有基礎認知的讀者閱讀。

作者在書中提及各式各樣的例子,但關鍵都是一個,女性被要求不要在公共場所發聲,是一個舉世皆通、古今皆然的厭女結構。從荷馬史詩《奧德賽》開始,到今天的網絡時代,都在嘗試禁止女性在公共場所的發言。

書中提到兩個極其值得深思的例子:第一、美國參議員伊麗莎白·華倫在嘗試讀出科麗塔·史考特·金恩的一封信時,被參議院以違反議事規則禁言。但當伯尼·桑德斯和其他參議員朗讀同一封信時,卻沒有因為同樣的原因被禁言。

第二個例子則更為符合我們的日常生活。在網路上無論持有何種立場,一旦某個女性說了男性並不喜歡的內容,那該名女性就會飽受抨擊,但抨擊的很多時候不是女性所說的內容,而是「女性公開說出自己立場」的這一行為,也因此抨擊的內容可以看到「閉嘴吧臭女人」,或者要讓該女性無法繼續說話的各種威脅。

最可怕的地方在於,作者指出這種厭女的情節是文化影響導致的結果,是一種內化的情況。也就是說,這些厭女者並不認為自己是在厭女或性別歧視,這也許才是最值得我們警惕的行為。

在書中也有提到Mansplaining的例子,這是一個英語的複合詞,由man(男性)與splaining(explaining「解釋」一詞的動名詞態)組成,用來指男性向女性解釋該女性已經清楚了解的事物。中文譯作「男言之癮」或「男性說教」,我個人更為偏好後者。

這種男性說教最經典的例子,就是常常會看到許多非婦產科專業的男性,在網路上對女性誇誇而談各種(完全錯誤的)月經、懷孕、子宮的課題。關鍵是即便有女性指出該男性的錯誤後,很多時候都可以看到該男性堅持己見,頑固認定自己所知才是正確的情況。

作者就有提到自身的經驗,她指出,即便是談論相同的主題,一旦性別為男性,那觀眾就會更為輕易接受;但性別一旦為女性,即便屬於該領域的專家(如作者本身是歷史教授),依舊會輕易被觀眾認定為「不專業」,或者被觀眾「指導」該如何進行講解。

這也導致政治界領導層的女性,需要讓自己的舉止言行趨向無性別、中性的情況,才能讓大眾有一種「專業」的形象。書中就提到希拉里和默克爾兩者的形象,從低沉、冷靜、理性的演說方式,到褲裝,兩者極其相似的形象(我個人打算再提台灣總統蔡英文作為例子),都是將傳統視為女性的特質給去除,雖然不清楚這是刻意還是無意間造成的結果,但我們更應該關注的也許是傳統女性特質不被視為專業的問題,或更糟糕的,女性依舊不被視為應當處於權力高層的問題。

書中也有提到亞馬遜女戰士作為例子。在古希臘神話中,亞馬遜是一個全部由女戰士構成的民族,她們暴力尚武,對希臘男性建立的社會始終構成威脅。很多現代女性主義者(包括我)都將其視為對女性的讚頌,但作者毫不客氣地指出,亞馬遜恰恰就是希臘男性創作出來的神話,背後寓意非但不是對女性的讚頌,反而是說明文明社會一旦被女性統治就會變成災難,而男性有責任將其從女性手中拯救出來。

來到現代社會又是如何呢?如果從邁錫尼文明開始算起,我們距離古希臘文明已經超過3000年的歲月了,但我們對女性的性別歧視,社會的厭女思維,又真的進步了多少呢?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字有價值,你可以通過抖內給予我鼓勵:
TnG:012-9241210
Maybank:112455278431

你也可以參與討論或將文章分享出去。

你也可以「點贊」我的臉書頁面,這樣一來就不會錯過我的文章了。

你的支持會成為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感謝。

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