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




作者:威廉·麦克尼尔

讀了著名歷史學家威廉·H·麦克尼尔的《瘟疫與人:傳染病對人類歷史的衝擊》,本書原是麦克尼尔於1976年所著,台灣天下文化出版社在今年2月選擇再次出版本書,想必跟目前全球猖獗的武漢肺炎脫不了關係。雖然近年各種流行病依然層出不窮,比如說前幾年的禽流感、豬流感、SARS、MERS等等,但對絕大多數人而言,所謂的「瘟疫」其實已經不再存在於我們的「現實」之中,反而更像是電影小說等創作物虛構出來之物,一直到去年開始引起全球大恐慌的武漢病毒出現為止。在這種情況下,重讀經典,就是為了再次思索流行病/瘟疫將會對人類的文明帶來什麼影響,以便探討人類接下來該前進的方向。

一直以來,在史學界裏,佔據眾人目光的必然是政治史、文化史、軍事史、經濟史甚至神話史等層面,卻甚少有史學家會關注疾病/瘟疫史,甚至連記載的幅度都遠比其它歷史記錄來得少。麦克尼尔會開始關注疾病和瘟疫史,是在他寫作《西方的興起》期間,他發現到一件事情,那就是南美洲的原住民明明已經建立起龐大的帝國、有著自己的信仰和文明,加上人數百倍千倍於來到南美洲的西班牙人,那為何西班牙人不僅可以輕易打敗這些原住民建立的帝國,甚至可以讓這些原住民心甘情願地放棄自己的信仰和文明,反過來接受入侵者的信仰和文明呢?

當然類似的主題也並非麦克尼尔獨有的視野,知名演化生物學家、生理學家及生物地理學家賈德‧戴蒙在其經典著作《槍炮、病菌與鋼鐵》中便有探討過相關的話題,成為另一本歷久不衰的暢銷著作。但賈德‧戴蒙的著作雖然能夠解釋西班牙人的軍隊戰鬥力遠勝美洲原住民的原因,卻依然無法解釋為何美洲原住民可以如此輕易放棄自己的信仰和文明。而麦克尼尔便嘗試通過探討疾病/瘟疫是如何影響人類的文明,進而對以上問題作出解答。

在本書中,麦克尼尔並不拘泥於一時一地的重大事件和危機,而是從史前時代開始,探討整個人類歷史發生的疾病和瘟疫歷史,並嘗試推敲這些疾病和瘟疫是如何影響人類的文明。書中開始不久,麦克尼尔便開宗明義,將疾病和瘟疫定義為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對宿主進行感染的過程,而這些感染勢必要達到一種平衡,即不會太快將宿主殺死導致後繼無人感染的情況,又不至於被宿主的免疫力輕易打敗。麦克尼尔將這種平衡的情況稱之為「微寄生」。

但這種平衡的情況卻需要經過一定的時間才能達成,在書中,麦克尼尔用不同的例子說明,許多流行病和瘟疫一開始都將導致重大的傷亡,甚至有可能導致文明崩潰。但只要經過一定時間,宿主族群獲得對該疾病的免疫力,病毒/細菌也可能降低了它們的毒性後,該流行病/瘟疫就會演變成流行一地之風土病。但這些風土病一旦傳播到其它地方,依然會對還沒有發展出免疫力的族群帶來可怕的殺傷力。在早期交通不便利的情況,這種現象往往發生在兩個不同文明接觸時,已經培養出優異免疫力的族群將自己地區的風土病傳染給還沒有發展出針對這些疾病免疫力的族群。這種情況不僅會對族群的生存帶來嚴重的破壞,甚至連精神都會受到沉重的打擊。尤其在面對入侵者的時候,因為沒有足夠知識解釋為何同樣的疾病會對自己帶來嚴重的傷害卻對入侵者近乎絲毫無損,最後的結論自然就是入侵者「神明」的「神力」勝過己方的「神明」,其帶來的信仰瓦解,自然給了入侵者傳播自身文明和信仰的機會。

除了「協助」文明的擴張以外,麦克尼尔也認為人類在面對微生物的寄生以外,還要面對來自統治階層的「巨寄生」。而巨寄生為了能夠長久維持自己的統治現況,也勢必需要和宿主族群達至一個平衡,不然被統治的階層就會因為無法忍受壓迫,進而逃離或者推翻統治階層,使巨寄生難以維持下去。有趣的事情在於,微寄生和巨寄生之間會相互影響。許多微寄生的開啟正是因為巨寄生建立起來的大城市,讓微生物有了進行傳播的機會。

而微寄生也可能會影響巨寄生的統治,除了上面協助西班牙這個「巨寄生」成功寄生在南美洲原住民身上,微寄生也有可能阻礙巨寄生擴張自己的統治腳步。在書中有用各種不同例子說明,從較為冰冷乾旱的人類要入侵較為溫暖濕潤的地區時,往往會遭遇各種流行病和瘟疫的打擊,導致入侵的腳步被阻攔,唯有獲得針對該地區疾病的免疫力後,才能真正對該地區進行佔領。

除此之外,微寄生也有可能改變巨寄生的政策,進而改變了人類的文明。書中有以印度作為例子,解釋印度種姓制度的由來,就是因為印度西北方的的文明在入侵溫暖濕潤的南方和東方的森林族群時,會遭遇森林族群身上的傳染病,導致軍隊潰敗,入侵失敗。在屢敗不成的情況,唯有通過種姓制度,將東方和南方的森林族群納入到印度的文明之中,但為了避免傳染病的問題,於是嚴禁不同種姓之間的人接觸。麦克尼尔甚至認為,在微寄生和巨寄生的雙重寄生下,人類的宗教信仰也會受其改變。書中還是以印度作為例子,描述印度在流行病猖獗加上物質稀薄,導致人民常常需要面對驟然而逝的情況,這就導致印度宗教信仰的發展逐漸衍生成嚮往來世、不注重今生,也不求物質享受,認為唯有心的適應才能夠真正離苦得樂的哲學觀。

當然本書也並非毫無瑕疵,由於史學家對疾病和瘟疫的冷落,導致許多疾病或瘟疫的記載匱乏。因此麦克尼尔很多時候難以通過歷史文獻來驗證其推論,只能「想當然爾」,這對一本嚴謹的科學書籍來說是個非常嚴重的傷害。在資料的收集和嚴謹上,反而賈德‧戴蒙的《槍炮、病菌與鋼鐵》要更勝一籌,兩本經典著作同時閱讀,可以達到互補遺闕的效果。另外,麦克尼尔在書中也過於關注環境地理的因素,而沒有將社會文化等因素的影響納入考量當中。但總體而言,本書是少見將病理學和歷史學相結合的著作,書中所提到的各種觀點,即使在45年的今天來看,依然未曾過時。瑕不掩瑜,在流行病改變了我們整個生活方式的當下,也許才是我們更需要重讀經典,好讓我們能夠思考該如何面對新的常態。

購買書籍由此去:




我個人目前自身是有工作,所以我寫文章基本上都是自己的興趣,暫時也沒有經營付費頁面的打算。雖說如此,我寫文章也需要耗費相當大的精力(查找資料、整理、撰寫等等),也使用了我相當部分的空閑時間。因此,如果你覺得這篇文章對你有所幫助,而你又願意請我喝杯咖啡、或者吃頓飯的話,那你可以點擊以下鏈接給予你覺得適當的金額。

https://paypal.me/linfavourite

當然如果你沒辦法支付任何金額,卻又想要給我一些幫助的話,你也可以把這篇文章分享給你身邊的朋友。

你也可以「點贊」我的臉書頁面,這樣一來就不會錯過我的文章了。

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