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探討達爾文植物學家一面的Darwin's Most Wonderful Plants: Darwin's Botany Today


讀完Darwin's Most Wonderful Plants: Darwin's Botany Today。

對查爾斯·達爾文,想必很多人都認識他,即便對他的生平事蹟不了解,也還是知道他提出的天擇演化理論,以及他的大作《物種起源》(On the Origin of Species)。演化論和《物種起源》讓達爾文名揚天下,也載入史冊,但這個名氣也遮掩了達爾文作為植物學家的名聲以及優越。在《物種起源》發布之前,達爾文就有發表《藤壺科與花籠科》(A Monograph on the Fossil Balanidæ and Verrucidæ of Great Britain)這本著作,收錄他對藤壺科與花籠科這兩種植物的觀察以及研究。

在《物種起源》之後,他更是發表了六本跟植物相關的研究著作,包括《不列顛與外國蘭花經由昆蟲授粉的各種手段》(On the various contrivances by which British and foreign orchids are fertilised by insects)、《攀緣植物的運動與習性》(Movement and Habits of Climbing Plants)、《食蟲植物》(Insectivorous Plants)、《異花授精與自體授精在植物界中的效果》(The Effects of Cross and Self-Fertilisation in the Vegetable Kingdom)、《同種植物的不同花型》(The Different Forms of Flowers on Plants of the Same Species)以及《植物運動的力量》(The Power of Movement in Plants)。其中的許多觀察和研究不僅奠定了植物學的基礎,達爾文在著作中遺留下來的某些問題甚至到了現代都依舊找不到答案,從此可以看出達爾文在植物學的造詣之深。

Darwin's Most Wonderful Plants: Darwin's Botany Today一書正是通過闡述達爾文發表過的7本植物學書籍,來告訴讀者達爾文在演化論背後的另外一面,同時也藉此介紹一些相關的最新植物研究,以及植物學。

實際上,對達爾文生平事蹟有所了解的話,應該就知道他在推測出演化論的概念後,依舊小心翼翼地收集各種證據,以求達到嚴謹的結果。這一研究就花了他20年的時間,從1838年一直研究到1858年,如果不是華萊士寄給他一篇含有相似理論的論文,他可能還打算繼續研究,而不會選擇那麼快發表。

(題外話,達爾文也很有風度,雖然華萊士寄給他的論文和自己長久以來的研究相似,但他依舊選擇協助華萊士,將兩者的論文共同發表。而兩者最後對人類演化出智力的想法雖然南轅北轍,但他們依舊維持對彼此的友誼。華萊士之後也有一個名流千古的大作,即《馬來群島自然考察記》(The Malay Archipelago: the Land of the Orangutan and the Bird of Paradise))

而從達爾文的植物學著作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態度,達爾文總是花費龐大的精力以及時間,對植物不斷進行觀察和研究,以求得出精準的結果。當然,從本書中作者的描述可以得知,達爾文依舊犯下許多錯誤,甚至有很多植物細緻的動作他沒有觀察到,但這當中很多屬於「非戰之罪」,畢竟有許多研究和觀察,是在現代科技的輔助下,才成功找出答案。好比對食蟲植物的觀察,書中就有提到食蟲植物的局部動作可以很敏捷快速,有時甚至比動物還快,需要動用高幀頻攝像機拍下後,一幀一幀觀察才能看出端倪,達爾文僅憑肉眼自然沒有辦法。

但達爾文依舊提出很多創新的觀察和理論,例如書中就有提到,我們在中學生物課本學習到的植物的芽會向上和光亮處生長,根則是會向下和水源處生長,就是達爾文經過實驗後得出的結果。當然達爾文也沒有辦法得知其所以然,畢竟是在科技發達後,才發現了植物生長素。

另外一個就是關於異花授精與自體授精的研究,在當時,植物學家已經發現歐洲報春花的花朵有兩種形態,沒有人知道為什麼,只有一些推測,例如其中一種花朵形態比另一種更優異。但達爾文發現A花朵(稱Thrum-eyed)只有跟A花朵授粉、B花朵(稱Pin-eyed)只有跟B花朵授粉,才能夠收穫最大的效益,如果A花朵和B花朵被人為授粉的話,那種子的產量只有最多一半的數量。達爾文繼續研究,在千屈菜屬身上,他發現千屈菜屬擁有的雄蕊和花柱分為好幾個不同形態,花柱依據長中短分為3種形態,雄蕊則依據長度、曲率、花粉顏色等等分為36種形態,但基本分類為三種。雄蕊和花柱根據不同的形態進行授粉,才能達致最大效益。達爾文最終得出結論,這種演化是為了盡可能避免自體授粉、鼓勵異花授粉才出現的形態!

在不斷對這些多型花柱植物進行研究的同時,書中有提到,達爾文其實也無限逼近遺傳定律的存在,他甚至察覺到自體授粉會導致下一輩產生缺陷,即便上一輩沒有任何缺陷,這完全反駁了當時絕大多數植物學家的認知,即自體授粉導致的下一輩缺陷是由於上一輩的缺陷被放大了,可惜最終依舊欠缺臨門一腳。更叫人感到惋惜的是,孟德爾對遺傳的研究被埋沒了超過30年才被廣泛流傳,不然如果同時代的達爾文有看到孟德爾的研究,不懂生物學的歷史是否會因此改變,作者在書中的惋惜之意即便我這個讀者都可以感受得到。

總的來說,這真的是一本相當有趣的科普和傳記書籍。不僅讓我們對達爾文有更深入的了解,也讓我們獲取了許多植物的知識。我自己是讀得相當開心,喜歡植物的讀者萬勿錯過。



如果你覺得我的文字有價值,你可以通過抖內給予我鼓勵:
TnG:012-9241210
Maybank:112455278431

你也可以參與討論或將文章分享出去。

你也可以「點贊」我的臉書頁面,這樣一來就不會錯過我的文章了。

你的支持會成為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感謝。

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