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三国之合肥之战
目录
前言简介
经过
曹军获胜的原因
影响
参考资料
前言
我以前曾经讨论过官渡之战,而实际上三国有名的战役很多,以少胜多的战役也不少,问题是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就真的不多了。无独有偶的是,三国最著名的三大战役,全部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赤壁、以及我今天要讨论的合肥。
三国无双中的张辽形象
简介
其实合肥之战可以就广义和狭义来说。广义的合肥之战是指三国时期,孙权军与曹操军以合肥为目的的攻防战。
合肥是一座曹操命刘馥所建设,位处东南方战略要地的坚固城池,后来又再增筑一城,名为合肥新城。而其主要作用是抵抗敌人的寨垒,所以守备能力对曹军极为重要;而东吴若要北伐,合肥是其中一个障碍点及补给点,所以双方于208年至253年在此地爆发过五次较大型的冲突,不过数次也未有胜负。
节录自维基百科:合肥之战
至于我今天所要讨论的狭义的合肥之战则是指第二次的合肥之战,就是张辽为主角的那一场,也是所有合肥之战中最著名的一场。
经过
公元215年,孙权趁曹操西征张鲁的时候,亲率10万大军进攻合肥。当时的合肥仅有张辽、李典、乐进等人率7000余人留守,双方兵力对比为14:1,而曹操也远在汉中,远水难救近火。
在如此劣势下,张辽在曹操所送来的指示,以及自己的分析下,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主动出击!李典亦认同张辽,于是在前一夜召集勇士,得八百人。
第二天天亮的时候,张辽便披甲持戟,率先冲锋陷阵,杀数十人,斩将2员,吴将陈武战死,直冲至孙权麾下。孙权大惊,士兵开始溃散,无奈下只好退守至一土山上。
不过后来看清张辽兵少后,便令军士将张辽军团团围住,没想到的是张辽勇猛难当,数次突破重围。
激战半日后,吴军士气大失,反观曹军士气大振。
于是,后来孙权率军围合肥数十日都无法攻下,只好撤退。张辽却观察到吴军的撤退,率军追击,吴军陷入混乱,孙权被围。后来在甘宁和凌统的拼死断后下,才成功逃脱。
曹军获胜的原因
曹军的胜利不是奇迹,也不全是因为张辽个人的勇猛所致,有几点原因导致的:- 哀兵必胜:张辽所召集的800勇士,个个其实已经不认为自己能活着回城的了,这就是重点,横竖是死,杀一个够本,杀两个有利。对上这样的悍不畏死的“哀兵”,想赢也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 战略得当:在当时的情况下,敌军势力强大,己方援军又未必赶得上支援,军队士气的低落可想而知,正是因为张辽率800勇士给以敌军昂头痛击,令己方士气大振,敌军士气大跌,才成功守住了合肥。由此可见战争时士气的重要性。
- 攻其不备:在当时兵力相差甚远的情况下,吴军完全没有想到敌军会主动出击,这就给张辽可乘之机,再加上当时吴军阵脚未稳,也因此张辽才能成功以800人击败10万大军。
- 军队擅长:这才是关键啊!曹操军本来就比孙权军更擅长打陆战。在当时吴军可说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一开始的形势就很不利的了,如果不是因为军力悬殊,这场战役根本是可以在毫无悬念的情况下结束的,虽然最后还是一样是吴军败北就对了。
影响
此战后张辽之名威震东吴各地,甚至有“闻张辽大名,小儿不敢夜啼”的说法,这在军事上的打击是完全没有任何方法可以补偿的。试想想,自己的军队在战役开始前就已经害怕敌军了,这场战还打屁啊?等惨败吧!最重要的一点是,这次可说是进攻曹操的最好机会!偏偏这次最好的机会就这样从孙权的手中溜走了。过后曹操便建立了合肥新城,进一步巩固了合肥的守备力。合肥最终也没有落在吴军手里,可说是因此城导致吴军无法配合蜀军瓜分曹军。
总体分析
自古以来从来没有一场战役的强弱是如此悬殊,而胜利者确实弱势一方。此战中,张辽可说充分体现了其武将的价值所在,确实体现了“智勇双全”的名将风范。反观孙权军,先是没有很好的应对因兵种而导致的不利,对敌军的突击也无法很好的应付,在加上最后退兵的时候竟然完全没有堤防敌方的追击,这可说是指挥官——孙权的失误而至的结果。
参考资料
维基百科:合肥之战百度帖吧:张辽吧
历史文化:合肥之战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