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三国之官渡之战
前几天和朋友无意间经过一家卖DVD的店,刚好店的大电视上播的就是赤壁下,然后也很刚好的是林志玲出现在镜头上,还很刚好的是她正在设法牵制曹操的时候……我只想说我超想把电视打爆的!
然后就和朋友闲聊赤壁之战,聊到半途突然听到朋友说赤壁是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一役,不表意见。没想到又听到有人说三国影响最深远的就是赤壁,这我就无法认同了。毕竟在我的心中,三国影响最深远的不是赤壁,而应该是官渡之战,也同时是强弱悬殊不下赤壁的一场战役。
官渡之战示意图
官渡之战,其实是三国时代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官渡、赤壁和淝水之战)。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当时的曹操已经成功迎接汉献帝,并迁都许昌。同时,他也利用逢迎天子的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击败了吕布、袁术等人,夺得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的豫州、司隶。
不过当时的曹操仍然是四面受敌的:首先北方有袁绍,南方有刘表、张绣,东南方有孙策,甚至东方归顺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的,加上所处的地理位置历来又易攻难守,形势完全不利曹操。
反观袁绍,当时的袁绍初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无后顾之忧,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再加上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形势完全是一面的倒向袁绍的。
至此,刘表观望,而孙策当时也初定江东不久,无法随意出兵。曹操已经无后顾之忧,尽可放手一搏了。
四月,在荀攸的声东击西之计下,曹操佯装欲于延津渡河,实则轻骑进攻白马。颜良于阵间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斩杀。
接着曹操沿河西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曹操,至延津南时,曹操命令骑兵解鞍放马,将辎重丢弃。文丑和刘备率军追至时,士兵争夺辎重而导致混乱,曹操乘机突击,文丑死于乱军之中。曹操复归官渡。
建安六年八月,袁绍进逼官渡,曹操坚壁拒敌,双方纠缠良久。建安十月,袁绍派遣淳于瓊率兵万余护送军粮,宿于距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当时,许攸因不被重用,加上家属犯罪入狱,于是与袁绍决裂,投靠曹操。
至此袁绍军完全奔溃,后来虽然还勉力率军对抗曹操(仓亭之战) ,可是仍然大败。两场战争后,曹操威震天下,而袁绍元气大伤,已无力与之争衡。建安七年,袁绍病死,死后两个儿子争夺传承人的位置,河北大乱,曹操乘乱进攻,于建安十二年平定河北。
官渡之战中,曹操的胜利,与其说是曹操军的坚强及努力,不如说是袁绍自己自毁长城!官渡还没开始前便已经被自己最得力的军师,田丰给监禁起来,战争中又不愿意接受部下好的意见, 又好听谗言。最终把许攸给逼去了曹操那里,给自己带来败北的最终结果。
而由曹操而不是袁绍获胜也是一个关键,像我刚刚所说的,袁绍为人性格有问题,如果是他统一北方的话,我想三国也不可能成型,因为北方迟早一定会出问题的,然后就重陷混乱之中了。
至于为何说影响要比赤壁更深远了,其实是基于势力的动摇这点:
由此可见当时曹操在北方的势力是完全不受影响的,这就是我为何说官渡的影响比赤壁更深远了。
然后就和朋友闲聊赤壁之战,聊到半途突然听到朋友说赤壁是三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以少胜多一役,不表意见。没想到又听到有人说三国影响最深远的就是赤壁,这我就无法认同了。毕竟在我的心中,三国影响最深远的不是赤壁,而应该是官渡之战,也同时是强弱悬殊不下赤壁的一场战役。
官渡之战示意图
背景
官渡之战,其实是三国时代最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官渡、赤壁和淝水之战)。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当时的曹操已经成功迎接汉献帝,并迁都许昌。同时,他也利用逢迎天子的优势,“挟天子以令诸侯”,击败了吕布、袁术等人,夺得了兖州、徐州以及部分的豫州、司隶。
不过当时的曹操仍然是四面受敌的:首先北方有袁绍,南方有刘表、张绣,东南方有孙策,甚至东方归顺的刘备也是貌合神离的,加上所处的地理位置历来又易攻难守,形势完全不利曹操。
反观袁绍,当时的袁绍初战胜公孙瓒,据幽州、冀州、青州、并州,尽有河北之地,无后顾之忧,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再加上地广人众,可动员的兵力在十万以上,形势完全是一面的倒向袁绍的。
发展
虽然如此,建安三年曹操成功铲除吕布,建安四年袁术病死,然后张绣也在军师贾诩的劝告下投降了曹操,而刘表当时虽然答应袁绍出兵,不过他也是保持观望的态度。而在建安五年,曹操出其不意地进攻徐州,成功把心腹大患刘备给打败了。关羽被生擒投降,张飞下落不明,而刘备也投靠袁绍了。至此,刘表观望,而孙策当时也初定江东不久,无法随意出兵。曹操已经无后顾之忧,尽可放手一搏了。
战争开始
建安六年二月,袁绍亲率步兵十万,骑兵两万(也有说一万),进军黎阳,准备渡河,同时派遣颜良进攻白马。曹操也亲自率领两万兵马对垒袁绍。四月,在荀攸的声东击西之计下,曹操佯装欲于延津渡河,实则轻骑进攻白马。颜良于阵间措手不及,被关羽一刀斩杀。
接着曹操沿河西退。袁绍率军渡河,追击曹操,至延津南时,曹操命令骑兵解鞍放马,将辎重丢弃。文丑和刘备率军追至时,士兵争夺辎重而导致混乱,曹操乘机突击,文丑死于乱军之中。曹操复归官渡。
建安六年八月,袁绍进逼官渡,曹操坚壁拒敌,双方纠缠良久。建安十月,袁绍派遣淳于瓊率兵万余护送军粮,宿于距袁绍大营四十里的乌巢。当时,许攸因不被重用,加上家属犯罪入狱,于是与袁绍决裂,投靠曹操。
关键
在许攸的献计下,曹操突击乌巢,成功斩杀淳于瓊,将袁军物资全部焚毁。当时被派去进攻曹操主营的张郃、高览也因为郭图的谗言,率众投降曹操。至此袁绍军完全奔溃,后来虽然还勉力率军对抗曹操(仓亭之战) ,可是仍然大败。两场战争后,曹操威震天下,而袁绍元气大伤,已无力与之争衡。建安七年,袁绍病死,死后两个儿子争夺传承人的位置,河北大乱,曹操乘乱进攻,于建安十二年平定河北。
分析
虽然一开始的时候袁强曹弱,问题是双方领导之间的差异犹如天渊之别。曹操本身礼贤下士,虚心采纳部下的意见,他愿意聆听;反观袁绍,其为人好名,虽然广纳贤士,可是本身却甚少愿意接受部下的指点,外观虽然好像宽宏大量,至于实际上嘛……官渡之战中,曹操的胜利,与其说是曹操军的坚强及努力,不如说是袁绍自己自毁长城!官渡还没开始前便已经被自己最得力的军师,田丰给监禁起来,战争中又不愿意接受部下好的意见, 又好听谗言。最终把许攸给逼去了曹操那里,给自己带来败北的最终结果。
影响
官渡之战后,当时的中国开始出现统一的契机。平定河北之后,让曹操真真正正无后顾之忧,加上占据当时北方的富饶之地,让曹操势力大增。也由于北方的率先平定,让北方成为后来统一的中心。而由曹操而不是袁绍获胜也是一个关键,像我刚刚所说的,袁绍为人性格有问题,如果是他统一北方的话,我想三国也不可能成型,因为北方迟早一定会出问题的,然后就重陷混乱之中了。
至于为何说影响要比赤壁更深远了,其实是基于势力的动摇这点:
官渡之战可说是曹操成功接替了北方势力龙头的一战,这一战直接动摇了整个北方,让袁氏的势力从此退出历史之外;反观赤壁之战,曹操军败北的很大因素是因为疾病的关系(也有说是水土不服),再加上被周瑜烧掉了几艘船后,曹操才决定退兵的。
而赤壁孙刘联军的大获全胜,曹操败亡如丧家之犬,完全是因为小说的夸大而已。不然若是真的曹操在赤壁受到完全的挫败的话,他怎么可能又在短时间内便又成果筹措兵马,进行西征,进攻马滕呢?
由此可见当时曹操在北方的势力是完全不受影响的,这就是我为何说官渡的影响比赤壁更深远了。
我对你的看法很赞同!
回复删除呵呵, 我们俩都是三国迷呢!
不只合淝之战咯, 其实还有很多的战役也是很出名的呢!
合淝之战, 最突出的就是张辽了呢!
To akira:
回复删除你指第二次那个吧,那次也是有够夸张的了……800对10万……这场战争真的是张辽威完。
嗯, 就是那次了...
回复删除呵呵, 没办法, 那次大战过后, 我开始喜欢上张辽了呢!
To akira:
回复删除哈哈,这也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