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狂想曲]外传上:神话和虚构,从女娲的人类起源到盘古的创世纪

目录
前言

女娲
伏羲
总结




前言
在我之前的文章就有提到,每一个文化都必定有自己的“创世纪”的神话,这点我们中华文化自然也有。可是如果询问我们的“创世纪”是什么样的故事,大家应该都会觉得说就是“盘古开天地”,这说法没有错,不过惊人的事情是,盘古开天地的故事,竟然要迟至东汉末期才开始出现,要等到三国时期了,才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传说。那么为什么盘古的故事会迟至东汉末年才出现呢?或者我们应该这么问,在盘古出现以前,我们中华民族有没有其它的创世故事呢?

有的,有两个,第一个就是道,第二个则是女娲。我们先来谈道。






“道”这个字,在中国文化当中是有很特殊的地位,而非仅仅指“道路”而言。它代表的其实就是自然的规律,这是古人在观察大自然后得出的结论:既然天时、季节、气候,乃至于自然生长的事物都有规律在,那么是不是在这些规律以外,还有一个更大的规律?也许就是这个规律运转后,才诞生了世间万物。它看起来既无目的、也无意识,它超然于一切,却又跟一切的诞生息息相关。于是古人便把这个规律,称为道。可是这个规律到底是如何运转,遵守什么样的规则,怎样诞生这个世间万物的,就没有任何详细的说明了,我们唯一知道的,就是道本身跟世间一切变化有关,仅此而已。即使是后来老子的《道德经》当中,也只是含糊地说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而已。

显然这样的“创世纪”对哲学家来说是足够了的,于是后世的儒家、道家、甚至之后的禅宗,都对“道”的说法毫无怀疑。可是对普通人来说,这样玄幻的概念显然不是能够轻易理解的事情,于是很快的,“道”的概念便下降了,“天”、“太一”以及“上帝”的概念便出现了。不论是什么名称,这三者显然都跟自然的拟神化有关,而这种对自然的拟神化其实是普遍于任何文化的神话之中的,例如希腊罗马当中便有大地之母盖亚以及天空之神乌拉诺斯,中国文化的“天”和“太一”也是类似的概念,“天”指的自然是我们的天空,古人认为,任何天气、气候、季节,甚至太阳月亮星辰的升降,都跟天空有关系(自然我们现在已经清楚其实跟“地”比较有关系),那么,对天的敬崇,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而“太一”,指的其实就是北极星。我在之前的文章有说到,在人们定居以前,我们过着的其实是不断采集食物的生活。既然是通过采集获得食物,便不能在同一个地方久居,、常常需要移动,可是移动本身其实就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情,因为很有可能会遇到正在寻食的猛兽。即使是晚上移动,也是非常凶险的事情,虽然夜间的猛兽数量减少了,可是在夜晚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进行移动,就非常容易发生有人迷路的情况,要是每一次移动都会有人迷失掉的话,那这个部落显然很快便会陷入人手不足的灭亡边缘。在这个时候指引古人的,除了月亮以外,就是北边那颗最亮的北极星了。尤其是在月亮每个月都会“躲”起来的情况下,固定不动、永远闪烁的北极星便逐渐变成夜晚移动时的指路明灯了。于是对北极星的敬崇,就跟对天的敬崇一样,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在后世,太一的地位时升时落,可是无论如何都是皇帝祭祀的神祇之一。

“上帝”则是将两者的概念混合而生的,毕竟无论是“天”还是“太一”,最后都还是在天空,于是一个超越自然、位居天上的最高领导者的形象便出炉了。到了后世,这个概念更被道教进一步扩展成“五方上帝”以及“玉皇大帝”的概念。这明显跟圣经里喜怒不安、会惩罚人类的耶和华形象是截然不同的,毕竟当初翻译圣经的时候为了尽可能接地气,翻译者便选择挪(偷)用(窃)了上帝的概念,到了现代,甚至有基督教的牧师认为中国古人就有上帝(耶和华)的概念了,这其实就是颠因倒果了。

不过无论是至高无上的“道”,还是之后的“天”、“太一”、“上帝”,他们最终都无法解释古人心中的疑问,那就是“人类从何而来?”、“世间如何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女娲终于面世,并且很快登上了当时的神坛。




女娲
女娲,又称女娲氏,另称娲皇、女希氏,俗称女娲娘娘。原为中国传说时代中的上古氏族首领,后成为中国神话中的人类始祖。根据东汉文献记载,女娲是伏羲的妹妹,人首蛇身(龙身),主要功绩有搏土造人、炼石补天、杀黑龙济冀州、断巨鳌立四极、积芦灰止淫水、发明笙簧、以及创设婚姻。除了这些以外,也有记载说女娲和伏羲的母亲为华胥氏,说华胥氏因为在雷泽踩了大脚印而在成纪生下伏羲,而女娲和伏羲虽为兄妹,却因烟云之约,成为了夫妻,也因此被认为是中华史上发生的第一次婚姻。可是也有另外一种说法,指在伏羲氏之后经历了数个世代,女娲氏便取代伏羲氏成为了氏族联盟的首领,我个人认为这种说法本身是后世人的“想当然尔”,而非真实的现实。

要谈论这一点,我们就有必要回到比黄帝更久远以前的远古部落去。当时的部落尚未建立农耕的技术,因此食物的主要来源便是通过采集,偶尔才会通过狩猎获得食物。所以在当时,一个部落的人口绝不会太多,在《人类简史》当中便推测一个部落也许最多只有数百人的人口。在这种情况下,部落人口的减少,可能就会成为部落存亡的大事了。因此能够给部落增加人口的生育行为,以及唯一拥有生育能力的女性,就会被古人推崇。再加上当时并没有婚姻制度,所有人都是兴致一来,看对了眼,就可以交配了。社会很自然会形成“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环境。所以最早的氏族部落,肯定是以母系为主。当然,我这里指的母系制度,并非代表所有的权力都由女性掌控的母权制度,我指的是部落以母系亲属作为世袭继承的亲属制度。既然社会都是以母系为主,那么,对女娲的崇拜,绝对只会比伏羲更早、或同时登场,而不可能更晚。

也就是说,与其说女娲是古代某个部落的拟神化,不如说女娲便是当时整个母系制度概念的拟神化。加上当时的部落都推崇生育,恨不得多子多孙,这也跟女娲造人的创说相符。而在造人的传说当中,最有趣的部分大概就是女娲使用的是泥土这一点了吧。因为在许多民族的传说当中,创造人类使用的都是泥土,这当中包括了北美印地安人神话、印度中部科尔库人神话、纽西兰毛利人神话、澳大利亚神话、苏美尔神话,当然更少不了受苏美尔神话影响的圣经神话了。为什么那么多的神话都对泥土情有独钟,觉得非得是泥土才能够创造出人类呢?如果我们只着眼在泥土上,我们就找不到答案了。我们需要放大视角来看,真正该注意的,是我们脚踩的这片大地。

虽然并非全部,不过许多著名的神话当中,都会将大地之神视为母亲的形象。注意,不是女性,而是母亲。相关的神话便包括了希腊罗马神话的盖亚(忒卢斯)、印度神话的颇哩提毗、日本神话的伊奘冉尊、爱尔兰神话的梅德布、巴比伦神话的迪亚马特等等,甚至包括我们中华神话的女娲,也被视为类似于地母神的存在。而我刚刚提及的这些地母神,都不约而同地和“创造”以及“生育”有关。“巧合太多就不会是巧合了”,我个人非常相信这一句话。所以,上述这些地母神的相同特点,加上许多神话对使用泥土创造人类的“巧合”,肯定其来有因。

同样的,我们依然要从古人的思维来探讨这些“巧合”。就像埃及人会因为尼罗河,而把河神视为丰硕之神一样,当时的古人,在观察大地的时候,会发现什么事情呢?他们会发现,原来几乎所有自己赖以为生的食物,都是从大地里生长出来的,甚至连自己食物(动物)的食物,也是从大地生长的,那么对大地有着推崇,认为大地和“生育”、“创造”有关,不就是非常自然的思维了吗?我个人甚至有一个奇特的想法,当时的古人也许发现了冬眠的蛇以及青蛙都会从泥土里爬出来,于是单纯的古人也许就会这样想:“原来蛇和青蛙是从泥土里诞生出来的,那么泥土可能有什么特别的魔力存在?”至此,为什么那么多的地母神形象都是“生育”和“创造”?为什么在许多神话当中人类都是由泥土创造?以及,为什么女娲的形象会是半人半蛇?全部问题,终于可以解答。

可是对女娲来说,好景不长,很快的,母系制度便面临冲击,于是女娲也就被落下神台,取而代之的,则是后来才出现的盘古。为什么会发生这些事情呢?

因为母系制度开始过渡到父系制度了,至于母系制度如何过渡到父系制度,这在史学界上并没有统一的理论说明,《人类简史》当中便有提过现有的三种主流观点:肌肉理论、流氓理论和父权基因理论,可是这三者也同样有其不合理的地方在,赫拉利在书中便一一反驳了这三种观点。我认为,原因其实是因为进入了农耕社会后,私有制到来了,导致了父系制度的开始。虽然很多的看法认为,农耕社会的到来,造成更适合耕作的男性站到了部落的优势一方,可是像我之前所提到的,母系制度并不代表母权制度,至少史学家的观察当中,并没有找到当时的部落必然是母权制度的证据,因此这种说法本身是偏颇的。

而我的看法时,因为农耕导致部落的财富增加,才有剩余物质的分配,因此私有制才真正落实到部落当中。一旦拥有私有制的思维之后,婚姻最初期概念的出现也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毕竟这等同于把对方互相占为己有的念头。当然更可怕的可能性就是,一旦进入农耕社会,为了抢夺土地和财富,引起冲突的可能性便会大大增加,加上农耕赋予部落接受奴隶的宽裕,早期的婚姻,也许跟掠夺婚的形式相差无几,甚至很可能就是直接使用性奴隶的程度。这样一来,原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的形式自然进行了转变,变成“知道母亲,也知道父亲”的形式,这种情况下,显然更能协助繁衍的,必然就是“一夫多妻制”,而非“一妻多夫制”。于是,在“一夫多妻制”的后代不断增加的情况下,母系制度的消亡,就是时间的问题而已。而部落人口的大大增加,也自然助长了这样的风气,于是母系制度从此只残留于少数之处,父系制度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伏羲
一旦父系制度登上了历史舞台后,对女娲的崇拜,自然就失去了必要,尤其当时部落的人口大大增加之后,对生育的推崇也跟着减少,于是新的崇拜就出现了,他就是伏羲。伏羲的称谓繁多,又称宓羲、炮牺、庖牺、包牺、牺皇、皇羲及太昊等,《史记》中称“伏牺”或“虙羲”,据记载为华胥氏之子,少典之父,炎黄之祖。相传伏羲氏教民结网,渔猎畜牧,制造八卦等,亦传说伏羲创文字、古琴。

就像女娲应该是母系制度的拟神化,我认为伏羲本身就是父系制度的拟神化。也因此相比女娲的崇拜,伏羲本身的崇拜就直截了当跟农耕部落有关系,就像我前篇文章所说的,唯有进入了农耕社会,不愁食物的情况下,文明才能建立,伏羲的传说便跟文明的建立有关。而伏羲和女娲的婚姻关系,加上女娲被视为创设婚姻的神明,可以进一步论证说当时的部落的确开始有最早期的婚姻关系了。另外,我认为两者的关系(兄妹),以及后来的婚姻,都可以被视为母系制度逐渐向父系制度转变的过程。

有趣的一点在于,明明女娲才是最早创造人类的神明,甚至伏羲也被视为人类的始祖,可是传说中,无论伏羲还是女娲都是华胥氏之子。可是这个华胥氏的记载却是少之又少,唯一肯定的部分,就是华胥氏踩到了巨人的足迹后怀孕,便生下了伏羲和女娲。至于她是什么样的神明、管辖什么、甚至外表等等都没有记载说明。感觉上这华胥氏的存在,除了证明伏羲是兄长,而女娲是妹妹,就别无它用了。




总结
这样来看,剩下的事情就非常明显了,父系制度开始了后,女娲就需要被拉下神台,于是伏羲出现了,女娲也变成了伏羲的妹妹,可是女娲依然肩负着创世故事的部分。接着部落与部落继续扩大,就进入了黄帝、尧、舜、禹等的时代,然后商朝、周朝之后、一统天下的秦朝和汉朝出现,父系制度达到了巅峰,女性的地位进一步被降低,于是盘古的传说就出现了。盘古,被视为中国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神祇,传说天地及万物都由其身躯和器官变化而成,是全世界神灵仙灵和物灵的主神。有学者认为盘古传说源出本土。炎帝、蚩尤等部落从黄河流域迁徙南方以后,伏羲的传说演变为盘古氏,流传于南方少数民族当中,亦有有学者称盘古氏乃是伏羲的音转。

到这里就可以看出来了吧,先是让女娲成为了伏羲的妹妹,后来甚至嫁给了他做妻子,再来甚至连创世故事的部分也要剥夺掉,于是伏羲转变成了盘古,而开天辟地的创世纪,便取代了女娲的创造人类创世纪。至此,母系制度的崇拜,终于完美的被父系制度的崇拜给取代了。



我个人目前自身是有工作,所以我写文章基本上都是自己的兴趣,暂时也没有经营付费页面的打算。

虽说如此,我写文章也需要耗费相当大的精力(查找资料、整理、撰写等等),也使用了我相当部分的空闲时间。

因此,如果你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帮助,而你又愿意请我喝杯咖啡、或者吃顿饭的话,那你可以点击以下链接给予你觉得适当的金额。

https://paypal.me/linfavourite

当然如果你没办法支付任何金额,却又想要给我一些帮助的话,你也可以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身边的朋友。

谢谢你的阅读。

linfavourite signature

评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