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幽门螺旋杆菌

目录
前言
简介
感染途径
症状
诊断
治疗方式
总结
参考资料





前言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生存在胃部的细菌,由于有引起胃癌的可能性,以及其高感染性(印度人感染率69–75%,华人45–60%,马来人8–43%[1]),越来越常被大众关注。

可是绝大多数的人对幽门螺旋杆菌的认识都有所缺失,因此这篇文章将对幽门螺旋杆菌进行简单的介绍,好让大家可以对幽门螺旋杆菌有基本的认识。





简介

幽门螺旋杆菌是于1982年,由Robin Warren和Barry J. Marshall发现,两人也因这项发现获得了200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根据维基百科的介绍:
幽门螺旋杆菌(学名:Helicobacter pylori)是革兰氏阴性、微需氧的细菌,生存于胃部及十二指肠的各区域内。它会引起胃黏膜轻微的慢性发炎,甚或导致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与胃癌。超过80%的带原者并不会表露病征。[2]

至于幽门螺旋杆菌是寄宿在胃的那个部位,就要先了解胃的构造。



上图就是胃的构造图,顾名思义,幽门螺旋杆菌就是寄宿在胃的幽门部

以下便是幽门螺旋杆菌侵入人体后,对胃黏膜造成的伤害:

① 胃内幽门螺杆菌的鞭毛在胃粘液层内部移动、并附著于上皮细胞的表面。
② 尿素酶遇上黏液中的尿素而产生氨,中和了胃酸。
③ 没被胃酸杀死的幽门螺杆菌在黏液层进行增殖。此外,趋化因子将周围的其他幽门螺杆菌引来。
④ 幽门螺杆菌产生的各种分解酵素破坏了黏液层,让失去黏膜保护的上皮细胞发炎(参考图中央)。此外细菌分泌出的VacA等毒素(右)、透过IV型分泌装置注入上皮细胞的反应器(effector)分子(左)对上皮细胞产生伤害,让发炎的症状恶化。




感染途径
基本上幽门螺旋杆菌是通过食物以及饮用水进行感染,因此它在没有办法确保干净的食物以及饮用水的国家会更加普遍。除此之外,通过和病人的体液交换也可能会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

因此为了避免感染上幽门螺旋杆菌,就要确保干净的食物以及饮用水,尤其要确保卫生良好的进食习惯,如:公筷母匙,以避免家属或熟人之间的相互感染。

一旦感染上了幽门螺旋杆菌,就会逐渐导致以下的结果:





症状
一旦有了胃溃疡,病患就有可能感觉上腹部会有闷痛,有些人甚至会感觉到仿佛有人在钻自己的肚子。通常比较常发生在病患空腹的时候,尤其是晚上十一点多十二点左右,可是一旦摄取食物后,疼痛就会减缓。

除此之外,胃溃疡也有可能导致以下的症状:
  • 腹胀
  • 打嗝
  • 不感觉饿
  • 恶心
  • 呕吐
  • 无明确原因的消瘦

由于胃溃疡也有导致胃或十二指肠出血的可能性,所以一旦出现以下的症状,务必马上寻求医学支援。
  • 血色、暗红色或黑色的粪便
  • 呼吸困难
  • 头晕或昏迷
  • 无缘无故地感觉很累
  • 肤色苍白
  • 呕吐物有血液或看起来像咖啡渣
  • 严重的、尖锐的肚子痛

虽然不是所有的案例,不过幽门螺旋杆菌也有可能导致胃癌,以下则是胃癌可能会有的症状:
  • 胃灼热
  • 肚子疼痛或肿胀
  • 恶心
  • 不感觉饿
  • 容易感到饱腹即使只摄入少量的食物
  • 呕吐
  • 无明确原因的消瘦




诊断
通常在没有胃溃疡的症状下,医生不会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断,不过一旦拥有或曾经拥有胃溃疡的症状,都强烈建议进行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断。

幽门螺旋杆菌的诊断可分为侵袭性与非侵袭性:
侵袭性
通常需要利用到上消化道内视镜做胃黏膜切片检查。
  • 快速尿素酶试验(Rapid urease test, RUT):
    利用此细菌的尿素酶把尿素分解成氨,因pH值上升而使指示剂变色(由黄变红)。一般胃镜检查时在胃幽门附近做切片,将之放入试剂内观看颜色变化,如CLO test为其中一种检验方法。
  • 病理组织学检查:
    胃镜检查时将胃黏膜切片送病理检验,利用H&E染色,在微镜下观察幽门螺旋杆菌是否存在,同时可瞭解胃黏膜病变。少数需用到特别染色,如银染色、Giemsa染色等。
  • 细菌培养:
    将胃黏膜切片浸泡在培养液中,24小时内移置于细菌培养皿培养,若培养成功就直接证明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同时可做抗生素的药物敏感试验。但此培养方法困难、耗时、不实际,大多数医院均无法实施。临床应用是在幽门螺旋杆菌根除治疗失败2次后才实施,以决定抗生素之抗药性与选用。
  •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PCR):
    利用PCR方法来侦测细菌之DNA,敏感度与特异性高,但价格贵,因而临床应用不普遍。

非侵袭性
  • 血清抗体检查(Anti-­Hp Ab):
    检测病患血清中是否有抗幽门螺旋杆菌IgA及IgG抗体的存在,此方法有99%的特异性及96%的灵敏性,适合大规模筛选。缺点是阳性结果并不能等于活的细菌存在,且此检查不能区分出病人是否接受过治疗。因为即使已治疗成功,细菌不存在,经过2年后,仍有50%血清抗体仍然阳性。
  • Urease breath test (UBT):
    利用口服含C13或C14同位素标定的尿素,吞入胃内,若幽门螺旋杆菌存在,可将尿素转变成氨和二氧化碳(C13O2或C14O2),经由胃部血流到肺部而呼出。收集病患呼出的二氧化碳,测定C13或C14的同位素剂量,可间接证明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这二种尿素氮呼气法敏感性及特异性都很高,而且不论在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疗法之前或之后,它的准确率高达95%,但是尿素氮呼气法会被抗生素、铋盐、高剂量的H2受体拮抗剂及氢帮浦抑制剂所影响,这些物质因为压抑住幽门螺旋杆菌的成长而导致伪阴性的结果,所以病人如果要进行尿素氮呼气测试时上述的药品必须要停⼀一到二週以上。目前临床上均大都以C13来测定。
  • 粪便及尿液抗原检测:
    由利用酵素免疫分析法(ELISA) 之特殊试剂来侦测粪便及尿液中细菌之抗原的存在,此法简易、安全、正确率高,是诊断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新利器。
  • 唾液检查:
    利用唾液及口腔之分泌物做培养,临床应用不多。




治疗方式
下表是目前医学上常用的治疗方式:


在经过治疗后,绝大多数的胃或肠溃疡便可以康复,少部分需要继续服用胃药,不过疼痛的频率也将大大降低。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进行治疗,也不代表可以完全根治幽门螺旋杆菌,在某些案例中,经过治疗的病患体内依然检测出幽门螺旋杆菌的存在。

另外,即使幽门螺旋杆菌已经完全清除,也不代表可以完全避免胃癌的发生,因此还是需要定期接受胃镜检查。




总结
幽门螺旋杆菌本身并不是很难应付的细菌,它可以预防,即使真的不小心感染上了,大多数的案例里都可以完全康复。所以只要小心照顾,并定期进行检查,病患不需要太过担心会有无可挽回的结局。




参考资料
1. Comparative genomic analysi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from Malaysia identifies three distinct lineages suggestive of differential evolution
2. 维基百科:幽门螺杆菌

其它参考资料:
H. pylori: What Is It and How Does It Cause Ulcers?
幽門螺旋桿菌診斷
幽門螺旋桿菌除菌治療之新進展

linfavourite signature
进一步查看我的其它网站

评论

相关文章